很多客户对于PAC,EAC认证非常的不解,压力表仪器仪表出口到俄罗斯到底需要办理什么认证呢?下面CMK国际检测认证集团带您详细了解一下!CU-TR认证就是海关联盟认证,其证书就是EAC证书。EAC证书是证明相关产品符合俄罗斯联邦相关产品安全要求证明文件。凡列入“俄联邦强制认证商品清单”中的商品,必须经过俄政府或者其指定的公告机构的安全合格认证,获得相关合格证书,并按照要求加贴相关安全认证标志之后,才能进入俄罗斯市场。
EAC证书大致经过了下面几次的发展:
1995年俄罗斯设立GOST认证制度,开展强制性GOST-R认证和自愿性GOST-R认证
2010年为入世贸组织要求强制性GOST认证进行改革,改成了强制性GOST-TR技术法规证书和GOST-R Declaration(强制性GOST-R符合性声明)
2013年因为成立海关联盟(CU),强制性GOST-TR技术法规又更改为海关联盟技术法规(CU-TR),强制性认证也就改成了CU-TR认证。强制性认证标志使用EAC mark
2015年1月1日欧亚联盟成立,海关联盟又全部更改为EAEU。海关联盟技术法规全部等效引用为欧亚联盟技术规范。2015年之后发布性的欧亚联盟技术法规为(TR EAEU技术法规)。强制性认证标志一九沿用EAC mark
EAC mark发展历程:
有了EAC证书只是说你的产品能够在俄罗斯市场流通,但是中国厂商在这块就有些准备不足给后期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比如我所在项目的1.6MW的柴油发电机组是从中国采购的,当初厂家仅申请了柴油机组的EAC证书。但是供货的机组还集成了消防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等均是在国内采购组装的,所有的组件都是国产的小厂产品根本无法提供相关的EAC证书。虽然整机通过海关进入现场,但是在进入业主方的现场物资报验程序时就对这块提出了异议,一直悬而未决,业主方一再坚持至少消防系统需要提供EAC证书。这部分对于一个国内普通的消防设备制造商难度很大,而且相应的费用也很高。这个就是因小失大,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便宜的供应商,最终付出的成本也不见得少到哪里去。
接下来针对这套柴油发电机组就要引出另外的一个针对测量仪表的证书POVERKA,在设备投用前需要提供有效的POVERKA证书。这个基本上就是类似我们国内进行的仪表单校后出具的报告,国内有些业主要求比如温度计、压力表等必须送到政府机构如计量院、质量监督局等有资质机构进行校准后提供报告,有些时候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自行进行。
俄罗斯这边基本上都要送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测量,也可以由制造厂出厂的时候直接找有资质的机构做好直接提供。俄罗斯境内采购的都好说,麻烦的就是这些从中国进口的,估摸着做个证书的钱比测量设备本身可能还贵呢。拆了在当地也能做,但是在进行检定前必须提供PAC证书(强制性的计量注册证书),可想而知一样的没有,卡壳了。
这边项目的防爆灯具,防爆配电箱都是采购的某企业防爆的产品,加柔软某企业有俄罗斯防爆相关的全部认证。但是他们在配电箱上配套的电流表、电压表因为使用的型号未获取PAC证书,无法提供有效的POVERKA证书,无法通过最后的验收,只能是在俄罗斯当地采购后更换,这块费用相对小些。
当初ABB配电柜上根据图纸要求安装电能表,他们这些大公司对这些估计都比较了解,直接在俄罗斯当地采购了电能表,然后由他们的厂服人员在现场进行的安装,这样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一,申请俄罗斯计量认证的步骤
1、制造商提出俄罗斯计量认证申请;
2、根据产品情况,由我司确认认证模式及实施要求;
3、制造商提交详细的产品资料;
4、我司将根据俄罗斯计量认证的要求,整理技术资料,提交到俄罗斯计量署进行审核;
5、俄罗斯计量署根据产品情况,确认送样检测或是工厂审核
- 如采取送样检测的形式,制造商需根据俄罗斯计量署指定的型号和数量准备测试样品,邮寄至指定的计量实验室进行检测;
- 如采取工厂审核的形式,则由我司安排俄罗斯计量署的技术专家来华进行工厂审核;
6、根据样品检测或工厂审核的结果,对认证所需的技术文件补充完善;
7、由计量署对最终的技术文件进行审核,签发证书,并在计量署官网进行备案、公示。
二,申请俄罗斯计量认证所需的文件
1、制造商信息,包括准确的中英文公司名称、地址、对外联系方式等;
2、制造商资质证明,包括营业执照、计量证书;
3、有效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4、申请认证产品的有效信息,包括准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清单、海关编码、差异描述等;
5、产品俄文说明书;校准手册
6、清晰的产品照片或图片;
7、产品总图;
8、国内具有ISO17025资质的第三方计量实验室出具的产品测试报告;
9、工厂计量设备测试记录或报告;
关于CMK
近几年CMK积累了丰富的审厂经验,可提供一站式审厂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在审厂中遇到的痛点进行提前模拟和准备,协助企业顺利通过审厂。2023年,CMK为中国仪器仪表各类生产企业完成PAC证书申请超百份,帮助“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出去。